
2001年,一堂原住民的服飾文化課程,邀請里信到東華大學分享,從阿美族服飾解析部落文化的重現。這堂是很特別的經歷,也是里信第一次到高等學府擔任外聘講師。里信很常講的話:「我從小學因為家境清貧就肄業了,認得字沒幾個,怎麼可能說得清楚。」但這堂課結束後,因著女兒的幫助,順利完成授課,里信感謝課堂老師幫忙轉譯(因為有些用詞遣字學生可能聽不懂),也鼓勵在場的原住民學生說:「如果我能盡力去完成這堂課,你們也可以用自己有的能力,為部落文化盡一份心力!」
課堂前的暖身,里信為女兒穿上了,阿美族早期婦女的服裝。這套服裝的配色,就是過去小里信記憶中的黑色服裝,頭上髮髻布巾包裹,及簡單的布邊刺繡,S彎邊(胸前的布邊及腰上)也是後來設計的圖騰。里信說:「那時代普遍都窮,稍為有錢的家庭才有多一點的裝飾,買紅色的布料,大部分都是碳粉染色的黑布料,過去傳統的婦女就是這麼穿的。」
課堂上,身為花蓮縣瑞穗鄉奇美/Kiwit部落的里信,說著傳統的阿美族女性頭飾(“頂貝”阿美族口語說的頭飾),其實沒有現今這麼多花俏的蝴蝶結及吊飾,有的是白色的羽毛及傳統珠珠的流蘇,整頂花帽是用鐵片及鐵絲固定,相當的沈重。之後由於手工及材料的精進,現在的花帽越做越輕,越來越花俏。花帽代表女子花樣年華,能歌善舞,溫慧嫻熟,能照料家庭的年紀,期待如意郎君的親睞。另外,傳統的阿美族男子在成年禮時,會有一個儀式,當男子通過部落耆老設下的種種考驗,他會將男子從家中帶來母親的花帽,帶在他的頭上,並將豬油塗在他臉上,並意思性地在他的會陰部前方輕拍,代表他已經適婚年齡,可以讓部落婦女挑選的女婿。
備註:因為阿美族是母系社會,所以家中若是女子待字閨中,女子的母親會在豐年祭時選女婿,當男子有意成為女婿時,會讓母親將檳榔放在男子的情人袋裡,而男子的父母親及部落媒人在祭典結束後,會前往女子家中提親。未來若男子不符合家中要求,仍由女方家族行使休夫制。看起來像入贅,但也不完全像,因為南島民族有一部分的民族仍是以母係社會為主。
每個部落的代表男性頭飾各有不同。像花蓮市七腳川部落有名的頭飾是1排七支大羽毛,中間1支長度最長,像極的避雷針的勇士毛;而奇美部落的代表頭飾則是老鷹羽毛的勇士帽。因為奇美位於奇萊山群的山腰上,位居高山上,常有老鷹盤旋獵食。而部落的男子在適婚年齡前,必須承接保衛部落的責任,而這個責任就在這些勇士身上,部落耆老希望他們有像老鷹一樣的體力、堅忍力、魄力及嚇阻力,故勇士帽就以老鷹的羽毛當作象徵,亟盼部落的勇士能有老鷹的膽試,能像老鷹一樣穿梭部落成為防護。額頭上的山豬牙,也象徵著部落勇士有狩獵的基本能力,能養活家族,即將成年的象徵。
里信與授課的老師照相留念!
課程短片:
1.打麗是什麼?
2.部落對白色的衣服代表的意義?
3.盤頭布巾的原因?
部落文化是一本很厚的故事書,是值得我們一起細細品嚐的。
里信芭閣娜,下期繼續挖掘她的故事。
(本文圖片下載使用前請徵求工坊意願!)